AI时代,如何引导青少年在技术洪流中成长为“有温度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”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行李箱里,装着一套特殊的“科普实验道具”:玻璃杯,白砂糖,梳子,红色激光笔。3月7日晚的全国两会驻地,他按下灯光开关,随着梳子浸入掺了洗洁精的清水,激光穿透水珠在墙面投下跃动的光斑,这位委员面向镜头展示微观世界的奥秘,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。

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倪闽景利用会议间隙休息时间完成了一系列科普实验视频的更新。他说,当AI重构知识传递的边界,教育更需要守住那些“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”的温度,希望自己的身体力行可以影响更多孩子,“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”。

这番执着背后,是代表委员们对于AI时代数字化教育的共同关注:当AI能写高分作文、解奥数难题,教育的“核心价值与本质追求”究竟何在?如何平衡AI赋能与传统教育的关系?如何引导青少年在技术洪流中成长为“既有科技素养又具备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”?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深入思考和解答。

很多代表委员并没有讨论出一个标准答案,但有一个基本共识是,AI技术的普及将深刻改变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与行为习惯。而教育既要借技术之力让优质资源跨越山海,惠及每一个孩子;也需守住“那份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”,不让技术冰冷的一面侵蚀青少年的心灵。

倪闽景打了一个比方,AI如同一把“双刃剑”,既能为青少年打开探索世界的全新视角,也可能沦为逃避思考的“借口与工具”,“导致青少年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”。因此,我们需要智慧地运用AI技术,为青少年成长助力而非添乱。

技术本身无善恶,关键在于教育如何引导青少年“健康成长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对此很认同。他的手机里存着学生们在项目开发中取得的85份获奖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在技术方面的才华,更体现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。例如,有学生将小程序开发与AI、物联网结合,解决了社区实际问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AI大模型的助力显著降低了开发技术门槛,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了程序开发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。

高锦辉说,该校学生作品在区域赛中斩获的85个奖项,充分印证了“实践出真知”的价值。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,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,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、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。

倪闽景以上海科技馆的“科普活动”为例,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是“启发思维、传播知识、培育兴趣”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AI时代,我们更应该注重科学教育的创新性和趣味性,让青少年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乐趣和动力。

同时,我们也应该警惕AI带来的潜在风险。全国人大代表、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警示我们不要过分依赖AI工具而忽视了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性。当前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培育仍需依托系统性学习,人工智能只是工具而非捷径。基础教育中的知识沉淀环节永远不可省略,这是培养学生深厚底蕴和扎实基础的关键所在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认为,青年学生更应筑牢基础学科根基,这是应对AI时代的立身之本。唯有先掌握数学、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核心逻辑,才能实现人工智能的创造性应用。因此,在教育过程中,我们应该注重基础学科的教学,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和技术,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。

那么,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模型呢?刘庆峰提出了“双基”理念:既要让学生内化基础知识,做到脱离网络和模型仍能独立完成任务;又要培养其运用大模型工具提升效率、激发创造力的能力。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AI时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,即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。

他甚至认为,要根据更为科学的能力素质模型设计未来的选拔和考试体系。比如通过闭卷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,开卷测试则用来评估学生运用AI协同工作的能力。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、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,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在接受采访时称,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、学科兴趣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。为此,他建议发起相关赛事和活动,帮助学生熟悉人工智能技术、了解人工智能知识,从而在未来成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。

丁洪解释,通过赛事设计可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向解决真实AI问题,如训练模型、优化算法等。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,为他们未来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奠定坚实基础。此外,他还强调认证体系需明确区分“掌握AI通识的学生”与“具有深造潜力的天才少年”,既让全体学生掌握AI通识,又为有天分者提供深造通道,实现人才的分层培养和精准施策。

在这场以“学习强国”为核心的讨论中,丁洪强调,教育数字化并非简单地用屏幕替换黑板、算法替代教师,而是应巧妙运用技术作为杠杆,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。倪闽景则指出,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,教育的本质始终聚焦于“立德树人”,而人工智能正助力这一本质的回归——让技术成为跨越资源差距的桥梁,绝非制造认知分裂的障碍。在他所描绘的未来图景里,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到最前端的知识,同时也能守护城市儿童对真实世界的深刻感知,从而培育出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。
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270968671@qq.com
2. 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资源!
3. 如果你也有好源码或者教程,可以到审核区发布,分享有金币奖励和额外收入!
4. 本站提供的源码、模板、插件等等其他资源,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6.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,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!
7.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下载的资源的准确性、安全性和完整性,源码仅供下载学习之用!
8. 如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与本站无关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!

启辰源码 - 一站式源码与模板下载平台 » AI时代,如何引导青少年在技术洪流中成长为“有温度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”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